
安徽静安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年)
- 分类:集团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27 19:2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590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职成〔2019〕11号)及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关于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告》等文件精神;安徽静安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致力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以谋求企校生三方共盈,为社会创造更大贡献。
安徽静安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年)
【概要描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590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职成〔2019〕11号)及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关于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告》等文件精神;安徽静安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致力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以谋求企校生三方共盈,为社会创造更大贡献。
- 分类:集团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27 19:25
- 访问量:
安徽静安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
(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590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职成〔2019〕11号)及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关于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告》等文件精神;安徽静安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致力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以谋求企校生三方共盈,为社会创造更大贡献。
2020年12月31日安徽静安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多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工作成效和业绩,经合肥市发改委推荐、专家严格评审及政府公示,有幸成为安徽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并被纳入安徽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为不辜负社会的信任,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将产教融合工作做细做实,现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将静安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今后三年企校合作工作规划如下。
一、 发展思路
2021年1月~2023年12月,安徽静安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巩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校企合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政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研立体推进”的校企合作方针,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 合作院校选择
安徽省及长三角省市,以大健康(包括医、药、护、智慧养老)为主要优势学科的大学、高等及中等职业院校,为我公司校企合作优先选择对象。本次产教融合企业联合申报学校为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和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三、 预期目标
(一)通过校企合作中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平台、校企互聘、同教同学等形式,拓宽企业各类人才的视野,促进企业自我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整体影响力。
(二)通过校企合作中 “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为主要内容的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培训责任主体,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及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企校双师、弹性学制等制度保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引进更多的优秀的与需求相符且专业对口的学生提前进入公司实习,让实习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工作内容、企业文化,增进企业认同感,增加实习学生保留率,同时缩短公司新员工培训周期及培训成本,缓解企业阶段性员工紧缺问题。
四、 合作内容及方式
与各大高校及高中职院校合作内容及方式初步确定有:协助或参与1+X技能大赛、定向人才培养、合作办学、教科研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随着合作的加深和需要,可能拓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领域。
(一)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1. 1+X职业技能大赛
“1+X”证书制度是学历教育和社会用人需求两个要素的统一,经过学校和社会共同认可的职业教育标准,不仅服务于学校与学生,同时服务于社会与企业员工。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与高校合作,参与1+X职业技能大赛的各项工作。
公司可协助合作院校承办全国技能大赛新增项目省级选拔赛合肥赛区对接国赛标准的“健康照护”学生技能大赛,亦可由校方组织竞赛,公司派行业专家配合校方老师对参赛学生进行竞赛指导,使公司在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影响力也得到全面提高。
2.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社会培训及考评
静安职业培训学校2020年获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社会人员)培训基地以及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考评点。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及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管理制度要求,加强培训师资、教务考评人员培训,规范考评点设施设备建设,做好培训及证书考试各项工作。
协助学校开展社会培训,与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对社会人员开展培训及考评工作。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方案。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公司的龙头企业作用,增进新时期产教融合,夯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立“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如1+2、1+1+1、1.5+1.5);校企双方根据订单班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共同制定完成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实施和安排;企方依教学要求接受订单班学生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并配合教学计划为订单班学生提供设备、场地、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关注参与订单培养学生的外部论证,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在满足本企业合作岗位要求外,避免学生形成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太强而知能面过窄,从而导致学生进岗后的转岗困难。
(三)新型学徒制培养
学校参与企业人才的培养、联合举办职工内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长期培养从事养老服务的合格岗位员工,并按培训结果发放相应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与相应企业合作,采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培训责任主体,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及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企校双师、弹性学制等制度保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四)职教集团健康养老产学研联盟
企业与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成立合肥市现代职教集团健康养老产学研联盟,2020年9月获批立项。
1.通过联合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内职业院校、知名企业,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产学研多位一体;同时,深入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在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技能培训、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2.建立产教融合智慧养老实训中心
在开放式实训中心接收、组织人员进行实践教学,为劳动就业者提供技术培训。
3.老年照护虚拟仿真创新实践中心建设项目
协助合肥地区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共建“老年照护虚拟仿真创新实践中心建设项目”,在老年照护技能标准、失智症照护技能标准方面提供企业标准及真实的操作场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操作式技能,实现沉浸式教学的目的。
(五)科研项目合作及学术交流
1.充分借用高校的师资、重点实验室、科研研究基地等研发平台及社会影响力的优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科研合作:
(1)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联合申报;
(2)新产品的共同开发及在制产品难题的攻克。
2.借用合作高校的国内外影响力,有选择的参与合作高校组织及举办的专家培训、进修学习及技术研讨活动等,以推广我公司产品、寻求新的客户或新的发展机会、拓展技术开发思路。
(六)组建安徽省健康职业教育集团
静安健康产业集团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牵头,联合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组建安徽省健康职业教育集团。
(七)校企深度融合
实施校企深度融合,即: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融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融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融合,学生与企业员工融合,学校评价标准与企业评价标准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加强校企协同“双师”队伍建设,聚焦智慧养老、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等重点领域的发展;企业每年定期接收校方派遣的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来企参观、挂职、调研,培养“双师”队伍;同时企业每年定期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校方挂职锻炼,参与校方的管理、教学工作;通过“名师团队”建设和在企业开设教师工作室等试点项目和试点工程,与学校协同创新,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水平。
校企双方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校方在企方挂牌设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企业在校方挂牌设立相应的“静安康养学院”;校方借助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按照企业要求,为企业员工学历提升、技能鉴定、岗前培训等提供条件。
校企共同协商确定宣传形式、范围及内容,宣传内容客观、真实,以求双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八)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积极探索“学校中建立养老服务中心”、“健康产业集团中建立企业大学(或静安智慧养老服务职业培训中心)”模式,实施双主体、双元制办学;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资源优势走进学校,建立“老人生活场景联合实验室”、“校中养老服务中心”,帮助学校解决教学资金困难问题,为学校改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保证教师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让学生提前感知社会、了解岗位及工作流程,降低学校的教学成本,减少学生校外实习风险;“老人生活场景联合实验室”、“校中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将教学和企业环境相融合,让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现场管理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在生产实践中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超越自我。
校方也要发挥其人才、技术优势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产品革新,为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再深造,技术工人的操作规范性,从专业角度做好相关指导及培训工作。
(九)与企业、行业及地方政府的紧密结合
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和主要高职院校,共同开展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其中包括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等。加快健康养老服务领域技术标准向人才培养标准的转化、融通;牵头搭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产教协同发展平台,让行业企业和院校展示、交流新技术和新适老化设备,聚焦智慧养老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需求,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比如,与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建“静安康养学院”等产教融合科创基地,集成教育教学、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等功能,强化对区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探索适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特征、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研立体推进,开展宽口径合作,多样化合作,深层次合作,实现学校和行业协会、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专业、共同设置岗位课程,联合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如“1+X失智老人照护共享示范基地”建设;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增强办学实习,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五、 未来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领域“学徒制订单班”学生招聘难,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虽然国家、企业、学校在大力宣传“学徒制订单班”,但学生及家长对养老服务领域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且由于学生就业择业价值观、选择的多元化,目前校企合作的各专业学生报名积极性有待提高,且存在学生一毕业就离开企业的风险。
(二)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对老师、教材等要求较高,且这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和学校都需要探索的过程,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需大力提升,师傅(带教老师)的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六、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企业不断改善学员的薪酬福利待遇,为学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与学校、学生的交流,宣传“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优势,提升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二)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切实做好带徒师傅(带教老师)后备培养工程,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着力提高培训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改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〇二一年三月三日
您来访的目的是了解: 医疗 · 养老 · 智造 · 养老地产 · 科研
Copyright © 2018 静安集团 皖ICP备08002563号-1